这个时代,高大上已经不好用了,现在流行又“土”又“香”。
最近去吃了一次马记永,说实话以前不知道有这么一家拉面馆,只是最近兰州拉面被VC追捧的太厉害,新闻推送铺天盖地的来,不看到也难。
在我的印象中兰州拉面永远是那种破破小小的街边店,时间不多想吃点汤汤水水的“治愈食物”,我就会选择兰州拉面。
作为一个重度中餐胃,而且面食爱好者,拉面的诱惑力还是很强的,感觉只有这种传统简单的食物能够安慰味蕾。
睡醒一觉感觉miss了一个世纪。最近,公开信息曝出的三个项目马记永、陈香贵和张拉拉,融资已经不止一轮,但之前几乎没有报道。融资机构数量已然不少,红杉、金沙江创投、源码、高榕、顺为、凯辉、挑战者资本、险峰长青等近10家“有头有脸”的VC均已入局。而且,项目估值看着不低。争抢“最为激烈”的马记永已经拿到红杉高达10亿元估值的TS,陈香贵的估值也来到整齐的10亿,规模稍小的张拉拉估值3.9亿元。
兰州拉面到底“香”在哪里?
首先,行业垄断逐步瓦解,资本有了进场机会。某兰州拉面连锁品牌的机构投资人赵洪向投中网表示,兰州拉面是个成熟品类,拥有巨大刚需。但一直处于非市场化的半垄断经营状态,行业处于低值的供给水平,离现代化餐饮有很大距离,直至最近几年兰州拉面的新业态才开始崛起。
“去年下半年,我们开始察觉这一变化,新的兰州拉面连锁品牌开进了上海的商场,于是我们找到项目方,最后选择了其中一家投资”。
其次,不论场景、环境或是用餐体验,新一代兰州拉面带着鲜明的消费升级标签。兰州拉面过去多是开在街边的“小门脸”,如今纷纷走进高端商场,店面环境摇身一变宽敞明亮宛若“深夜食堂”,餐具精致、扫码点单、免费续面等。优于往日的用餐体验,精准对上新消费人群的胃口,尽管一碗面价格高达30元左右,还是受到了消费者追捧。
还有一组对比数据,已在全国开到450家的和府捞面,每月单店营业额约在50-55万,坪效约在4500-5000元,文章开头提到的三家兰州拉面,两个数据均高于和府——营业额50-60万,坪效高达5000元。
另外,餐饮连锁化在中国市场还有很大空间。不止一位投资人用同一组数据阐述了同一组逻辑——国内餐饮连锁化率非常低,只有约10%,美国则有50%,而且随着供应链升级、电子支付普及、现代化管理提升,连锁化的门槛在逐步降低,中国市场将有很大发展空间,而兰州拉面又是刚刚打开的分散市场,品牌化的机会很大。总之在投资人眼中,兰州拉面是门绝佳的投资机会,投资逻辑也几乎是共识性的。
“餐饮消费就像二级的白酒,yyds”
兰州拉面的走红只是一个缩影,背后是连锁餐饮空前的资本热度。
拿一位连锁火锅创始人近期品牌融资案例来看,从毫无门路到拿到TS(意向书),只用了一个星期。再翻翻近期公开的融资纪录,去年11月,和府捞面完成腾讯、LFC领投,华映资本跟投的4.5亿元D轮融资;今年3月,遇见小面完成碧桂园创投领投的新一轮融资,也是两年内第三轮;5月,夸父炸串连续完成A和A+轮近亿元融资,投资方包括愉悦资本、华映资本等。长沙著名的餐饮品牌"文和友"也被36氪报道重量级融资——红杉中国、IDG、华平资本等机构参与超过5亿元的B轮和C轮融资,两轮融资间隔不超两个月,文和友投后估值已经超过100亿元。连锁消费项目都“抢疯了”,机构就算投了也按住不宣,口风严得很。
风险资本,怎么就爱上了连锁餐饮这门传统生意?
餐饮固然是个不错的商业模式——市场需求大且高频,门店模型好算账、易扩张,做大规模形成壁垒优势,最重要是现金流强劲、资金回报快等等。
“餐饮消费就像二级市场的白酒,yyds”,消费投资人张一帆评价道。
但反观风险投资的口味——巨大的市场空间、指数级业务增长、百倍乃至千万倍的投资回报。相比之下,连锁餐饮现金流再怎么好,也是一城一池、线性增长的规模生意。
“更多是VC本身的变化”,赵洪认为,“之前的历史阶段,有更多其他值得投入精力的赛道,餐饮也比较难投,现金收款、人治为主,没有现代化工具帮助连锁经营,限制了餐饮发展的边界,上市也不太容易”。
“直到看到海底捞、九毛九、太二等餐饮企业在二级市场的表现,包括新茶饮、咖啡的几波热潮,让投资人看到了变化,开始重新审视这个行业”。
其实还有个更直接的说法——投资人手里资金充裕需要投出去,但互联网大机会变少了,只能从大品类找垂直机会,消费正是个好选择。毕竟“消费升级时代,每个品类都值得重新做一遍”。
新机会?旧鸡毛?
连锁餐饮的逻辑很接地气,人人都能讲两句,但真投起来“刀刀见肉”。
最显性的,消费项目的估值推得越来越高。“这个阶段,很多热门赛道的估值都没严格按照p/s或p/e计算,都是一口价”,消费投资人张若曦表示,“对于大基金来说,5亿或者10亿估值投5%,只不过差2500万而已,但搏的是10亿美元的大机会”。
在deep pocket(深口袋)降维打击之下,一些中小基金只能"下车"。3个月前,听闻一位投资人正积极寻找连锁项目,前几天一聊,对方直接吐槽“机构竞价估值太贵,太卷了不看了”。
国内某一线基金消费投资人张一帆透露,之前看了个连锁餐饮项目,“根本挤不进去。一家腰部机构给出了很高估值,甚至也不追求高份额,就‘卑微’求入场券喝口汤,有个明星项目背背书”。
这场面不禁让人想起几年前的连锁餐饮热潮。一群互联网人躬身餐饮“降维打击”,创办黄太吉、西少爷、伏牛堂等连锁品牌,一度备受资本追捧,但之后的发展似乎不尽人意。
现下,连锁餐饮投资卷土重来,今时与往日又有什么差别?
赵洪向投中网分析,当年的变量主要三点:创始人互联网背景居多,并非餐饮出身;其次,外卖刚刚兴起,渠道产生了新变量;再来,当时互联网营销也刚刚兴起,这让打品牌炒网红变得更加容易。“但这三点都不是餐饮的核心”,赵洪基认为。
也有投资人坚信,两波热潮别无二致。“如今的餐饮基本面更像是缓慢变量,老生常谈的几大要素,比如更好的三方供应链、更好的渠道、更好的消费者、更好的创业者……几年前聊的也是这些”,消费投资人张若曦直言,“但新的品牌匹配了新的投资机构”。
“之前的坑,很多投资人或许还会再踩一次,或许还是一地鸡毛”。
投资的验证只能交给时间,但一个趋势已经相当显著了——资本的商业审美正在趋同,随着马太效应加剧,消费投资的"入场券"越来越稀少且昂贵了。
回到现实,虽然风投之争还在继续,但感觉并不影响我们享受生活。反倒很喜欢新消费浪潮给消费者带来的红利,让我们能够便宜合理的买到优质的产品。而且,我们也看到了品牌的进步,以前都是国外品牌教育中国市场,现在出去一趟感觉哪里都没中国市场那么多元便利进步神速,希望金主们助力中国的餐饮品牌走向世界的舞台。
本文部分内容来自:投中网,作者:曹玮钰
Comments